(一)紙本記錄:利用表單詳細記錄農產品生產過程,是最簡單方便的方法,不過由於農作物的種類眾多,且栽培方法相差很大,所以各國政府農政單位很難設計出一套一體適用的表單。但是此法讓農民可以很容易將個人資料、連絡方法、產銷班單位、土地資訊、品種品系,以及起作、施肥、防除、病蟲草害防治、耕地管理、田間管理、產期調節、採收等內容,詳細地在表單上記錄下來;由於採收之後,紙本的生產履歷內容仍在農民手中,一般購得農產品的消費者並無法知道內容,所以還必須把這些內容輸入到網際網路上的「農產品生產履歷追溯資訊系統」之中,這樣消費者就能夠方便地查詢得到農友所記錄的生產資訊。
(二)利用「生產履歷系統」記錄:「生產履歷系統(AIC)」是專為產銷班與農民開發,用來協助班務管理、農產運銷以及田間作業記錄的農業資訊管理系統。透過系統功能,農民可以在自己的電腦上,很方便地記錄符合國家規定的生產履歷資訊,包括作物、生產者以及生產過程中之各項重要記錄。
(三)直接在網際網路上「生產履歷系統」中記錄:此方法主要是搭配農民紙本記錄作業的措施,農民可以自己的帳號跟密碼登入「生產履歷系統」,直接在系統上進行記錄,例如農民可於系統上輸入「個人資訊 」、「土地資訊」、「作物資訊」、「採收資訊」以及生產履歷的內容;利用平版電腦或是智慧型手機記錄生產履歷的技術,是利用智慧型手機與衛星定位系統進行田區的定位,並使用簡易點選方法來記錄該田區的田間管理作業;當記錄完成之後,可利用個人電腦與智慧型手機非同步傳輸方式,將智慧型手機所記錄的生產履歷內容,上傳到網際網路上的「生產履歷系統」,供消費者查詢產品的生產履歷。
伍、結語
2002年我國成為WTO會員後,已可與其他會員國在最惠國待遇基礎下,發展與各國間的農產貿易。政府為掌握各國開放市場的契機,在農業升級施政主軸指導下,行政院已於2003年核定「加強農產品國際行銷方案」,採取主動積極的態度,協助相關農業產銷團體,針對主要目標市場,執行相關策略與措施,冀能將我國優質農產品拓展到國外市場。在世界各國消費者逐漸重視食品品質與安全趨勢之際,由於消費者消費權益的覺醒,農產品生產履歷制度已是未來勢必要走的路。
在經貿自由化的趨勢下,台灣農業正面臨全球化的競爭,為此行政院農委會以發展「優質、安全、休閒、環保」為當前我國農業之施政主軸,其中發展優質與安全農業,是建立在農產品由田間生產管理至消費者之餐桌間的所有流程(from farm to table)均有可追溯之紀錄,因此本公司應用資訊通信科技,規劃農產品生產履歷紀錄制度,研訂相關推動辦法,讓消費者能吃得放心、安心。
由目前初步執行的成果來看,日本推動的食品履歷追溯制度,能有效敦促農民重視生產過程的合理性,負責並追求農產品的品質與安全,以及提高農業的競爭力;同時,發展農業資訊服務產業且帶給農民的實質獲利,預期並將進一步堆砌出食品消費的新秩序,在生產者、加工者、運銷者與消費者之間,建築出互信、互惠,甚至互利的新社會。
文章節錄自 :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網站 "建構台灣農產品生產履歷資訊系統"部份內文